Monday, March 24, 2008
【黑金企業/There Will Be Blood】安靜也是暴力
前些日子跟朋友去看了黑金企業。這一向不是我喜歡的題材,其實。
可是頂著奧斯卡諸多提名與獎項的光環,至少也勾起了對這些描述慘澹陰暗人性電影的好奇。
所以還是走進戲院,雖然我很擔心,會不會我又開始想抽菸...。
這次並沒有抱著什麼很幽默的心態,至少與看險路勿近的那時相比,收斂了些。也許是兩部電影有部分值得被放置在一起討論的空間。雖然我們看完都很清楚這是兩部無法相比擬的影片,最後落得在奧斯卡上廝殺的活像是絕戰紫禁之巔。
也沒有打算去評論什麼?因為我一直都只是淺嘗即止,對很多電影如此,對很多東西如此,我不否認自己的領悟力在欣賞這件事情上,很晚熟。但基於怕自己忘了如何受到電影的影響,所以把它在這邊做個交代。
【黑金企業】的內容,讓我聯想到【刺殺傑西】,或是早些年的【馬奎斯的三場喪禮】,但【馬】片可能比較貼近【險路勿近】,但我並沒有看【馬】片...。
安靜卻激動的鏡頭、客觀卻險惡的敘述,是看完電影後大致上的感想。走的全然不是那一套我們以為得獎大作該有的模式,試想如果沒有奧斯卡的光環,那它的票房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。奧斯卡就像是換了一套胃口,又或者是這些小眾的、前衛的、具原創性的作品在21世紀得到大大的鼓掌,反正,學院派換了一套標準,在所謂世代交替之中,下一個主流浮上檯面了,這兩部片也許只是拋磚引玉之作。
如果要拿黑金跟險路做比較,那我寧可選擇黑金跟傑西做對比,並不是論高下談輸贏,而是有很多值得發揮的空間。如果在黑金裡石油是一種財富,那【刺殺傑西】裡的傑西的光環,相對而言也是男主角夢寐以求的虛榮。黑金很務實的把分內的核心思想完整交代,而傑西則意有所指的暗示著主客間的矛盾:男主角與傑西的互動,始終是個自我與夢我的追求。這一點又讓我想到【天才雷普利】裡麥特戴蒙與裘德洛的客與主間的互動。偏題了,黑金只是靜靜的,卻孔武有力的讓鑽石油的鑽子,暗示了生死、預告了殘廢、宣示了財富,也誇耀了財富背後所付出的代價,以及伴隨財富而來的人性種種,衝突的張力不單只存在於教會與油商,涵括了信仰與現代資本、收納了信仰的真假價值與財富權力的虛空與爭奪。甚至存在於階級(油商與牧民、教會與信眾)、存在於生死與延續,牽涉到了道德與敗德,愚民與奸商...。
沉默的力量是片中因為爆破而聾的男孩,冷著眼為油商做了最終的審判。也許男孩的地位是虛假的,可是枷鎖在油商身上的力量卻是真實而沉重的,從他聾去、被送離、出拳、到他結婚甚至是離去,油商卻也反駁不了,沉默的那股力量,即便是在這樣客觀的敘事鏡頭之下,卻更加突顯家族的力量,是油商內心渴求的,卻一直得不到的幸福。堅毅果斷的油商送走了養子、殺死了偽親人,接回了養子、殺死了姻親,極端的渴望在油田,在黑金中。彷彿如神父所言般的罪人渴望被原諒,卻不是信仰而是對家族的某種感懷,最大的幸福就在於和兄弟在海邊的赤裸坦誠相見、最大的悲哀卻是當下發現了一切的虛假而起了殺念。
其實在安靜的敘事裡藏起了很極端的暴力,衝突的對峙像是緊繃的弓弦,在故事開始時就在不斷累積存續那力道,直到殺意興起,劍已發出,再也沒有阻止油商最暴力的言行舉止的力量...。再如何幽默的處理人性難堪之處,如神父對油商的八結,也都換來最丑角般的死去,以幽默的方式死去,卻是信仰到最後淪落的證據!?
打到這裡,忽然覺得我似乎沒有消化的完整,所有這些衝突都只是看到了,感受到了衝突,可是理不出頭緒,可以說是因為它的敘事方式太過客觀而冷靜嗎?那種秉持中立卻又對衝突的兩方毫不留情的摑巴掌:當油商把神父打倒在地的同時,能分辨的出他對收養的孩子究竟是愛還是一種財富失去的遺憾!?又當神父在教會中對油商的污辱與摑掌間,更突顯了神父自身人格分裂的傾向。一來一往的衝突讓戲劇元素很精彩,我想我一根菸都不會抽...。(也許會有一根啦!?還是因為,太激動而想舒緩一下而抽...)
這讓我想到陳可辛,想像每個毛孔在鏡頭面前綻放的淋漓,每個情緒被放大到無以名狀的,一點讓觀者有點覺得,也許是血脈噴張、也許有一點害羞(把周迅、金城武的毛細孔攤在大螢幕上給你仔細檢視,總會有一些些的害羞吧!!!哈)。黑金裡則用了更多的基本架構,撐起了那種讓人覺得寫實到不甚舒服的情境,更巧妙的用不同的鏡頭配置、角度、誇張的特寫,讓人對那過度的寫實感到有些靦腆,當然靦腆只的不是讓你微笑的那種方式,而是有點處境尷尬的窒息氛圍。
看完電影滿是悲觀的、灰色的那些想法。或許本來就不夠樂觀的人,導演也沒打算讓你好好走出戲院,除了深深一長嘆之外,也許多了點世故的滄桑感。在人潮散盡的戲院外抽幾根觀後菸,更感覺內心對人性尚存的一點點的希望都隨著菸屁股埋入煙灰燼裡...。
題外話再一些,無法忽視大西部荒涼滄桑的美麗之【刺殺傑西】,兩部片表現了不同的寫實,卻同是最暴力的美學折衝,傑西裡面死亡異常的美麗,子彈劃破寧靜與恐懼,斃殺了交錯的主客重疊影像;黑金的暴力來自於誇張突顯的寫實,情境的寫實,氛圍的營造,在在避開了死亡卻能依舊讓人敢受暴力的存在與壓迫。我會喜歡刺殺傑西裡死亡的美麗,卻也慢慢可以理解在這些大西部懷舊影像中,死亡所表徵的解脫,卻是如此美麗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1 comment:
大家總是急著將"奸"字冠冕於商人頭上,同時再踢給人民一個愚字,似乎神父真的就僅止一時迷惘。
油商至終都是愛著那位義子,只可惜他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。
這位神父的可鄙之處除了片尾的乞食之外,其實片中早以表露,就是他向油商要錢不成反被打後,竟然回家對自己老爸出氣,此時安排的台詞更可顯見作者欲表達的觀點。
油商是主角,但你會發現"油"只是環境背景,"商"也不是影片重點,主角真正的人類對手就是那位將"祝福"、"贖罪"等宗教材料拿來當恐嚇利器的神父。
有個不顯眼的場景,是神父將外出傳教,在車站與親友道別,那志得意滿地向油商炫耀的神態以及"此地工作的完成",說明了神父顯然"募款"得很順利。
正因有此募款集資的順利,才會有後來遇上經濟大蕭條時的資金黑洞,也纔有最後必須自投羅網的結局。
油商是個不會控制情緒的孤癖者,那位神父才是真正陰險的偽君子。
這就是作者想對迷信宗教者提出的反思,道德不光是用嘴巴說的。
Post a Comment